岳塘区:“三链”联动 让流动党员“流入”更“融入”
2025-10-16 16:45:40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陶妞 | 作者:唐思雯         

岳塘融媒10月16日讯(通讯员 唐思雯)“以前常年在外跑车,组织生活总跟不上,感觉像‘游离’的党员。现在有了流动党员党支部,不仅能就近参加组织生活,还能发挥党员作用,归属感越来越强了!”中共湘潭青果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党员王师傅感慨道。

针对流动党员分布散、联络难、作用发挥弱等问题,岳塘区创新构建“组织链”强根基、“服务链”暖人心、“价值链”促作为的“三链”联动模式,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从“旁观者”成“参与者”。

建强“组织链” 筑牢红色“桥头堡”

岳塘区坚持打破地域限制,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采取“线上对比+电话回访+实地摸排”方式,用好平台核查,对辖区流动党员进行摸底排查,确保流动党员及时入列归队,让流动党员“有家可依”。

在新业态领域,双马街道率先成立湘潭首个网约车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中共湘潭青果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为35名网约车流动党员打造标准化党建工作阵地,配套制度标识上墙,配备党员服务记录本等,让党员跑车之余有了固定的“红色港湾”。

建设路街道建设路社区党委研究制定了《流动党员数据摸排清单》,成立流出党员网上党支部,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红色驿站”等阵地,设置流动党员服务窗口,流动党员只进一门、只跑一次,即可实现报到落户、党组织关系转接、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咨询、帮扶等相关手续“一门清”。

针对社区流动老党员群体,五里堆街道学卫社区则通过“红色邻里屋”“红色议事亭”等阵地,建立“无条件接收、创造性管理”机制,让流动老党员快速融入社区组织体系。

延伸“服务链” 架起连心“暖心桥”

以精准服务破解流动党员融入壁垒,岳塘区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关怀,切实为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推出“线上+线下”全方位关怀举措,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让阵地成为“加油站”,实现从“流入”到“留住”。

建设路社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互联网+教育”多维课堂,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通过咨询服务电话、手机短信、微信、邮箱、上户走访等渠道,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组织关系转接咨询服务,同时在法律、维权和就业信息等方面提供信息“导航”,建立流动党员“1对1”联系机制,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双马街道挖掘青果出行网约车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站点活动室优势,为其精心设计、打造党建工作阵地,为流动党员提供理论学习、生活专用场所,提升流动党员归属感。同时,街道还为网约车流动党员授予“党员示范岗”,配备便民雨伞、休憩抱枕等车载物品,送上新春暖心大礼包,把组织关怀送到党员心坎上。

学卫社区则想方设法为下岗老党员和其家人提供就业门路和就业服务,并推出党员志愿服务、支部服务党员“两张清单”,通过“居民下单、银发人才接单、社区督单”模式,帮助流动老党员解决各类生活难题。

激活“价值链” 搭建建功“大舞台”

岳塘区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发展平台,注重引导流动党员把自身优势与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在价值链上彰显党员价值。

霞光社区针对辖区内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等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引导其进社区、进网格,有效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在防汛期间,社区组建新业态党员先锋队,在湘江沿江风光带和木鱼湖渠闸沿线进行巡堤查险、劝离垂钓者、引导行人,帮助排查各类隐患险情,并制定积分激励机制,按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次数折算积分,积分可兑换实物或服务优惠卡,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新模式。

在经济发展一线,流动党员的优势同样凸显。建设路社区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对带领群众外出创业和带头返乡创业的流动党员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引导鼓励“80后”流动党员刘宇在湘潭莲城步行街自主创业经营美容美发公司、“90后”流动党员王颖喆创业经营婚纱摄影公司等。同时,结合流动党员节日返乡机会,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邀请流动党员分享经商创业的体会,介绍外地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当地群众提供致富信息。

下一步,岳塘区将继续深化“三链”联动机制,为每一名流动党员优化服务供给,搭建更广阔的作用发挥平台,使流动党员在岳塘区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